近一二十年在歐美地區建立的潮州人機構,也十分熱心去辦潮州文化活動,包括潮州節,潮州美食展等活動,使到西方各地現在的潮州人小區并沒有迅速與當地同化,反而以鄉土文化作為潮籍移民的團結力量,由于活動多元化和充滿活力,對移民的下一代也有相當的吸引力。
最為重要者,是散落海外各處各地的潮州人社團,中間也有相當緊密的聯系。1980年在馬來西亞成立國潮州人的國際組織--國際潮團聯誼會,每二年舉行一屆年會。自1981年在香港召開首屆國際潮團聯誼會,至今已逾十三屆。1993年9月在美國舉辦第七屆潮團聯誼年會,美國總統克林頓將聯誼會開幕日定位美國的“潮州日”。這些都充分顯示出海外潮州人團結和聯合的力量,標志著潮州人走向世界卻不忘鄉土的成就及里程碑。
潮州人借助傳統文化的認同團結了力量,會館是一大重要方式。為潮州人在海外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。
三、海外潮人的成就與貢獻
海外潮人以潮州文化賦予的精神,以開拓進取的個性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。世界性影響主要源于經濟成就。據1995年第6期香港《資本家》的一億美元以上華人富豪榜,潮州人的經濟實力最強,其中首推“世界華人首富”、“亞洲首富”的李嘉誠。泰國最大的25家私營企業中,華人華裔為主導的企業占了20多家,而經營這些企業的多是潮州人。
另外,近代旅居泰國被譽為“輪船大王”的鄭智勇和“無冕大使”張蘭臣,道光年間庵埠人陳成寶,成為新加坡的潮州人“頭領”等。文化方面首推旅港的國家漢學大師饒宗頤;政壇上有泰國國王鄭信、泰國總理他信、新加坡多位內閣部長等;還有,泰國“大慈善家”謝慧如,馬來西亞“王室丹斯里”林晉華,馬來西亞“拿督斯里”鄭鏡鴻、劉玉波,旅港國際華人攝影大師陳復禮等等。
潮州人對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社會、經濟建設做了卓越貢獻。據《馬來亞潮僑通鑒》記載:“清乾隆初年,海禁解除,于時富有冒險性之鄉僑,不辭辛苦,附船南來,為馬來開荒之先鋒”。民國的《潮州志》也記載:“十九世紀初期,庵埠東溪(今仙溪)人王欽、王豐兩人,首先航海到馬來亞,建粵海廟,創義安郡;清道光初年宏安人許栳合,在馬來亞從事墾植業,被譽為北馬實業家?!边€有開發新山使之成為柔佛州首府的旅居馬來西亞的陳開順。
由于潮州人愛國愛鄉的精神特性,海外潮州人心系家鄉的革命事業、建設事業、教育事業。如在潮州歷史上,近代有我國華僑運動的先驅,中國華僑協會的倡導者和組織者旅居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的許甦魂,土地革命戰爭時任紅七軍的政治部主任;有丁末黃崗起義的組織者、旅居新加坡的許雪秋;有任孫中山海外籌餉局領導人的旅居越南的謝松浦;北伐戰爭期間,新加坡華僑林受之傾盡家產,自備餉械,自任華僑北伐義軍標統??谷諔馉帟r,泰國組織暹羅華僑回國救護隊100多人和越南的安南童子軍戰地服務團100多人隨駐軍獨九旅參戰。解放戰爭時,來自泰國等地的華僑子弟80多人上鳳凰山參加游擊隊。
目前,廣大農村中建筑物最具規模、壯觀的是華僑捐資興辦的學校。李嘉誠除獨資捐建十多億的汕頭大學和在家鄉建立二家醫院外,近年又捐款在家鄉貧困山區建立70座基礎小學;旅港同胞莊靜庵、陳偉南、林希炎等還先后捐建從幼兒園至小學、中學的學校系列;謝慧如不僅獨資贈建慧如公園、泰佛殿、圖書館、藝樂宮等文化設施以及優秀市民獎勵基金,還與其他旅外鄉親一道捐資興建韓江大橋、體育館,成立教育基金會等等。近20年來,海外以及港澳臺的潮州人捐資近5億元,為家鄉新建和修建各類學校共計600多所,極大地改變了潮州的教育面貌。
這些都是外海潮人對潮州文化傳承、演繹的結果,也是潮州文化精神的重要體現。旅居法國、美國、加拿大的潮州人獲得了當地政府的高度評價:“因為保持了自身的傳統而對所在國文化多元化做出了貢獻”。2003年國際潮團舉辦聯誼年會時,法國總統希拉克親自致函祝賀,他說:“你們是一個深為中國文化傳統而自豪的群體。以法國為例,你們的群體建立了亞洲和西方的關系?!背敝菸幕诤M獍l揚光大,美國《國際日報》還開辟了“潮州鄉訊”專版。
未完待續,資料來源: 作者: 圣徒
> 資訊列表 > 正文
- 03-24 ? 運城市“萬企興萬村”行動啟動大會召開
- 03-22 ? 運城融入“黃河流域政務服務通辦圈”
- 03-21 ? 重慶運城商會考察夏縣文旅產業發展情況
- 03-21 ? 山西運城究竟有多美?空中俯瞰那些漂亮到“飛起”的運城美景!
- 03-21 ? 山西運城——我的運城 ? 出行品質升級 架起幸福橋梁
- 03-21 ? 山西運城新絳中學校園里的“愛心夜宵”
- 03-21 ? 花開河東春來早|春光無限好 夏縣百花開!
- 03-21 ? 山西運城——我的運城 ? 鋪就品質城市幸福路
- 03-16 ? 運城市長儲祥好到臨猗、鹽湖調研 全力以赴抗疫情抓生產穩供給保安全
- 03-15 ? 運城市以“五面紅旗”示范創建行動為抓手 全方位推動城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
- 03-15 ? 官道河“河湖連通” “水運城”指日可待
2019/9/15 21:26:00
潮州文化對僑居地及華僑文化的影響(二)